维吾尔族桑皮纸制作技艺


维吾尔族聚居的新疆南部和东部气候炎热,水土资源丰富,宜于农桑,自古民间便有植桑采果的传统。桑皮纸是用当地的桑树皮为原料制作的一种纸。桑树遍野,为桑皮纸的制作提供了原料保障。

blob.png

简介:维吾尔族聚居的新疆南部和东部气候炎热,水土资源丰富,宜于农桑,自古民间便有植桑采果的传统。桑皮纸是用当地的桑树皮为原料制作的一种纸,是当地维吾尔族的一项重要家庭手工艺,在新疆颇负盛名。桑皮纸呈黄色,有细微的杂质,但韧性很好,质地柔软,无毒而且吸水性强。如果墨汁好,写的字千年也不褪色。至迟在唐代,当地便有用桑树枝嫩皮为原料造纸的手工行业。唐玄奘的《大唐西域记》记载,西域原无丝绸,与中原关系极好的古于阗国(现和田)国王十分青昧中原的丝绸,但当时中原王朝禁止对外输出蚕丝技术,只作为商品与国外交易或作为赠品用于外交。于阗国王以和亲的名义向中原王朝求娶汉家公主,中原王朝很痛快地答应了。在公主临行前,闻国的迎亲使臣悄悄告诉公主国王急欲得到蚕丝技术的事,公主便将蚕茧藏在自己的帽子里,过边关时守边军卒不敢搜查公主的帽子,公主便将蚕茧带到了于阗,第二年于阗国便广植桑树,养蚕抽丝织绸。

blob.png

据我国署名考古学家黄文弼和日本西域学家羽溪了谛考证,首位远嫁于阗的汉家公主是东汉末年刘氏王室之女。这可以证明汉代时和田一带就广植桑树了。其实桑树是西域的古老树种,只是有桑无蚕,没有蚕丝业而未被记载而已。到公元14世纪中叶吐鲁番地区的维吾尔族皈依伊斯兰教以后,制作桑皮纸技艺由和田传入吐鲁番,成为新疆的又一个桑皮纸供应基地。

吐鲁番阿斯塔纳墓地出土的北魏时期的李柏文书上,那潇洒而不失魏碑风格的书文正是用桑皮纸才得以如此清晰地展现在我们的面前。

blob.png

   主要工艺:1908年在和田城北100多公里的麻扎塔格山一座唐代寺院中发现了一个纸做的账本,上面记载着在当地买纸的情况,说明在唐代和田一带有了造纸业。公元十一世纪以后,维吾尔族成为和田的主体民族,承袭了古代的造纸技艺。


桑皮纸用桑树皮为原料,是由于桑枝内皮有粘性,纤维光滑细腻,容易加工。要经过剥削、浸泡、锅煮、捶捣、发酵、过滤、入模、晾晒、粗磨等制作程序才能成为桑皮纸。

blob.png

第一步:先将桑树枝放在水中浸泡,等泡软了,仔细剥去最外面的深色表皮,取出里层白色的树皮,然后放入大铁锅中,加满水煮沸,边煮边搅。估计桑树皮已经煮得绵软了,再加入了一把胡杨土碱(起中和作用)。


第二步:捞出煮熟的桑皮放在一块长方形的薄石板上。艺人跪在石板前,在自己的双腿上盖一块布,然后举起“托乎马克”(一种柄短而头大的木制榔头)砸桑皮。边砸边翻,直至将桑皮砸成泥饼后放进“马塔勒”(半埋在地下的木桶)。


 第三步:用一根头上有个小十字的“皮口克”(木棒)伸进木桶里搅拌。过一会,桑皮浆被搅匀了,其中的渣滓也被专用筛子过滤后,再用一个大木瓢伸进木桶里舀出一大勺“买牙”(纸浆),然后将一种用来拦住纸浆的沙网状、大小约40-50厘米的“可来浦”木制模具放在一个小水坑里。


第四步:把纸浆倒在模具里,并用木棒不停搅动,使纸浆均匀地铺在模具上。纸浆铺均匀后,小心翼翼地把模具平端着拿出水坑,放到阳光充足的地方。等纸浆晒干,撕下来的就是一张地道的桑皮纸了。


制作桑皮纸很是费时费工, 5公斤桑树枝仅能剥出1公斤皮,1公斤桑树皮可做20张桑皮纸。而一个艺人每天只能做20张。

根据《新疆图志》的记载:和田桑皮纸传入了吐鲁番后工艺流程也发生了明显变化,开始用棉絮、麦秆做原料了。这些纸基本上都成为清代新疆衙门里的公文用纸,但由于纸质较粗糙,使用前需要用和田玉将纸打磨平整。

分类用途:桑皮纸呈淡褐色,工艺讲究的桑皮纸呈半透明状,很薄,南疆清代及民国时期形成的地方官府典籍书册,基本上为桑皮纸作为书页,外观及手感仅比内地的古籍稍粗糙而已。桑皮纸除了作普通用纸外,古时还一直用于高级装裱、制伞、糊篓、做炮引、包中药、制扇子等等。

纸张按质量分为四等,一、二等厚而洁白,三、四等薄而软。精制的桑皮纸还是维吾尔族姑娘绣花帽必用的辅料。在绣花帽时,要隔行抽去坯布的经线和纬线,绣花后用桑皮纸搓成的小纸棍插进布坯经纬空格中,这样做出来的花帽挺括有弹性、软硬适度。桑皮纸柔软而坚韧,清代新疆的书册典籍主要用高档的桑皮纸印刷,民国时期曾有桑皮纸印制的钞票流行。中等质量的桑皮纸一般用于包装,凡装茶叶、糖果、草药、食物等,只要物件不太大,都可用桑皮纸包装。粗制的桑皮纸常常用于糊天窗或制皮靴的辅料等等。

手工制作出来的桑皮纸又分为“生纸”和“熟纸”。“生纸”即未加工的黄纸,“熟纸”则是加工后变得洁白的纸张。桑皮纸曾广泛地用于新疆民间。因为有旺盛的市场需求,制作桑皮纸曾成为一些人谋生的技艺,出现过大量制作桑皮纸的专业户。这门技艺也是世代相传、子承父业。

传承意义:桑皮纸在新疆非常古老,后来在地球上幸存的也屈指可数。它曾经一度是造纸行业的主角,因为它结实而有韧性,被用于印钱、制扇、书籍等等。与桑皮纸相关的器具制品有:大锅,木棰,搅棍,纱框。新疆大漠土艺馆收藏有桑皮纸产品200刀及全套制桑皮纸工具。有着千年历史的桑皮纸被称为人类纸业的“活化石”。它记录着我国新疆地区传统造纸工艺,是人们了解纸文化历史的一个窗口。新疆使用桑皮纸在明清时期已经非常盛行,直至20世纪40年代,许多公文、契约和包装都还在用桑皮纸。但随着时代变迁,社会进步,科技发展,桑皮纸曾经的辉煌已经暗淡,它已经失去了实用价值。早在1950年,维吾尔族桑皮纸便开始退出了印刷和书写用纸的行列,从那时起就没有高档桑皮纸了。但是,直到20世纪70年代,维吾尔族民间仍部分在使用桑皮纸。20世纪80年代以后,桑皮纸已经完全退出了维吾尔族人们的日常生活。因为没有市场需求,制作桑皮纸的匠人都已转业,他们的子孙也没有继承这门技艺的愿望,目前仅存的一位会制作桑皮纸的艺人已届暮年,这门古老的技艺正面临着失传的危险,亟待抢救、保护。